由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上市新能源車企表現良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重點之一,近年來,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新一期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又開始了,從此次清算結果來看,共有57家車企申請補貼,其中45家車企共獲140億元新能源車補貼,新能源汽車補貼審核趨嚴。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逐漸由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的背景下,資本市場中新能源汽車板塊行情也有所聯動。近一年來,新能源汽車板塊指數累計上漲93.48%,已逐漸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寵兒。
上市新能源車企表現良好成為資本市場追逐寵兒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查詢統計,近一年來(自2020年3月22日至2021年3月22日),新能源汽車板塊指數累計上漲93.48%,在新能源汽車股中,近一年,比亞迪股價累計上漲231.15%,福田汽車股價累計上漲131.61%,東風汽車股價累計上漲59.43%。
與此同時,近期披露的2020年基金年報顯示,公募基金大舉加倉了新能源汽車龍頭股,其中,新能源汽車上游的億緯鋰能、贛鋒鋰業均進入基金前50大持倉名單,寧德時代更是一躍成為公募基金第五大重倉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些年,新能源領域備受關注主要得益于全球范圍內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特別是我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首要的是能源結構的優化問題,即用更清潔的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為此催生新能源行情被看好。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明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益于中國、歐洲以及美國推動能源轉型與變革,全球新能源產業支持政策不斷推出,同時全球多個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持續推出,影響了新能源板塊市場預期,導致漲幅較高。
新能源汽車逐漸由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補貼審核趨嚴。記者從工信部官網獲悉,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情況等公示在3月19日截止。據審核信息顯示,2019年企業申報補貼的417530輛新能源汽車,核定補助資金為140.29億元,扣回預撥資金3.34億元,取整后應補助資金136.96億元,本次擬安排發放32.96億元。
其中,共有57家車企申請補貼,有10家整車企業在本期名單中未能獲得補貼,包括華晨寶馬、上汽大眾、江鈴汽車、常德中車新能源等,而力帆乘用車、長安福特等車企還根據核算情況被扣減部分資金,前者被扣23萬元,后者為268萬元。
從此輪審核不通過的原因來看,主要包括“現場核查不通過”;“不在推薦目錄內”;“需進一步核實后予以清算”;“不符合行駛里程數要求”;“未按有關要求上傳運行數據”;“驅動電機生產企業與推薦目錄參數不一致”;“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等。
在業界看來,近兩年來,雖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不斷收緊,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依然穩健,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逐漸完成由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變。
3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2.4萬輛和11萬輛,同比增長7.2倍和5.8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保持穩步增長。
劉向東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審核趨嚴,主要原因是出于減少對整車廠商的直接補貼,以便更好地矯正市場機制,從而使更多汽車廠商專注于研發投入,而不是獲取補貼生存,由于在市場機制引導下,特別是鼓勵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措施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保持了良好勢頭。
政策組合拳引領新能源車企走上發展“快車道”
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培育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