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戈壁沙海追尋“星辰大海”
“他們,是這里最美的風景”
■空軍報記者 高碧霖
熄燈號已響過很久。處理完當日最后一項工作,空軍某部一位領導關燈鎖門,踏上回宿舍的路。
戈壁的夜寂寥澄澈,滿天的星星像寶石般一閃一閃,仿佛觸手可及。這位領導仿佛想起了什么,驀地回過頭——辦公樓的大部分窗戶仍透著光亮。窗內,一名名朝氣蓬勃的專業技術軍官正夜以繼日地攻關。
這里,是距離首都北京數千公里的西北大漠;這里,也是空軍戰斗力建設的前沿。在這里,有支平均年齡僅27歲的科技團隊,團隊中的年輕軍人們肩負著國產新型裝備的試驗評估任務,致力于解決制約空軍戰斗力成長的難題。
從繁華都市來到大漠沙海,他們和天上的星星一起,點亮了戈壁夜空,用青春和奮斗映照著心中的星辰大海。
“他們,是這里最美的風景。”想到這里,這位領導的腦中閃過一張張可愛的年輕面孔,閃過辦公室里一大摞還沒來得及頒發的榮譽證書……
組建以來,這支部隊從幾十人起步,不斷發展壯大、拓展功能,如今已成為一片極具活力、極富動力的“科技高地”,官兵銳意創新,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立志許黨報國,投身強軍興軍,成就最美軍旅人生,駛向夢想的星辰大海。”正如一位年輕的軍官所說,時代與選擇,讓這群年輕軍人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沒有親身走進戈壁,走近他們,記者很難想象,這群年輕軍人究竟要克服多少困難、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換來單位今天的發展。采訪的日子里,記者一次次感慨,他們報國強軍的信念多么堅定,將所學用于部隊所需的想法多么純粹!
在戈壁沙海追尋“星辰大海”
■空軍報記者 高碧霖
戈壁深處,空軍某部官兵迎著朝陽開始當日試驗訓練任務。楊軍攝
一個人的選擇,是自我的重塑;一群人的選擇,正塑造未來
火車呼嘯前行,空軍某部助理工程師小蔣結束休假,回到西北戈壁。望著窗外廣闊的戈壁灘,他的思緒飄回3年前。
“每名軍人都有自己的軍旅坐標,我的坐標就在廣闊的邊疆。”2020年1月,小蔣碩士研究生畢業。分配時,他的綜合成績排名靠前。在空軍某部的分配選項后,他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遞交了戍邊志愿書。
“我請戰,到一線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臨行前,小蔣和戰友們整齊列隊,高舉右拳,誓言鏗鏘。
回想當初那一刻,小蔣仍覺得自己作出了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
“人生本來就是在選擇中前行,作出什么樣的選擇,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追求。”無獨有偶,作為直招軍官來到該部的助理工程師小陳,也將軍旅坐標定位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2022年3月,重慶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小陳,留意到空軍招收直招軍官的通知。從小就想當兵的他,發現這個位于戈壁深處的部隊有個崗位與自己的專業有很高的匹配度。通過一系列考試選拔后,他成功圓夢。
放棄都市生活來到荒涼的戈壁灘,會不會是一時沖動?“我努力學習,原本就是為了擁有更多的選擇。既然我已經能夠吃得飽、穿得暖,那么我想,應該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走一條風景更加壯麗的路。”小陳說。
小陳和戰友們,選擇了一條更加崎嶇艱險的道路。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廣的時間維度,不難發現,這是一條將個人夢想與強軍夢想緊密聯系的逐夢之路,也是一條能夠實現理想抱負、創造奇跡的奮斗之路。
這條路上,從不缺少前行者的腳印。60多年前,也是一群胸懷堅定理想的年輕人,他們扎根荒無人煙的戈壁,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那群先行者,就是挺起新中國“脊梁”的“兩彈一星”功臣。
因為以國為家,才能把根深扎;因為根深葉茂,所以花滿枝丫。或許,青春本該就是這般模樣。生活意義上的人,為了生存,為了養家糊口,用勞動換取生活資本;而生命意義上的人,為了理想,為了信仰,用勞動實現生命價值。
這樣的氛圍,也持續傳遞給后來者。助理工程師小張是2019年入職的文職人員。作為一名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此前,她在北京有一份穩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