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山西戰洪圖
新華社記者 趙東輝 柴海亮 劉翔霄
短短幾天降水量超常年當月3倍以上,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山體滑坡,道路中斷,村莊進水,房屋倒塌,170余萬人受災……
國慶假期以來,山西經受罕見洪澇災害。
越是雨大浪急,越要勇于擔當。三晉大地,黨政軍民上下一心、并肩作戰,戰洪水、保安全,勾畫出一幅撼動人心的戰洪圖。
轉移群眾!12萬余人緊急大轉移
災害面前,生命大于天。
不能漏掉一戶,不能漏掉一人!山西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2.01萬人。
搶險人員在汾河下游稷山段下迪河壩段加固堤壩(無人機照片,10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10月4日,降雨如注,洪水滔滔,位于黃土山溝中的大寧縣向陽社區永和圪洞居民區危如累卵,隨時有房屋坍塌和發生泥石流的風險。
“趕快撤人!越快越好!”社區黨支部書記蘇云霞吼上一眾干部頂著風雨上山,挨家挨戶地巡查、撤人。眼見天色已晚,山上的洪水越來越大,仍有一位因病不能行走的86歲老人沒有撤離。“抬走!”她和幾位干部用擔架將老人抬出土窯洞直奔山下。由于天黑路滑,大家只能走一段歇一段,平日里三兩分鐘的路,這次走了近20分鐘才到山腳,將老人安全送抵女兒家時,已是晚上11時許。
經過有組織的大撤離,向陽社區11條山溝1430名居民無一傷亡。一位被轉移的老人后來打電話給蘇云霞說,他的窯洞塌了,要不是轉移得快,他就被埋在里面了。
危難見真情。一切為了群眾安危,錘煉著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10月10日,在山西省汾西縣永安鎮后加樓村的安置點,受災群眾在吃飯。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能來的村民趕緊過來,到村委會集合!”10月5日晚,晉中市太谷區北洸鄉白城村的大喇叭里突然傳來焦急的呼叫,隔壁的北洸村因為汛情嚴重急需增援。
不到半個小時,73名村民自發趕到村委會,68歲的老人來了,18歲的年輕人來了,直奔北洸。
一部分人封堵洪水,一部分人協助轉移村民。大家爭先恐后搶著干……村莊保住了、村民安全了,抗洪勇士們疲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應轉盡轉,應轉早轉。新絳縣出動30余輛車,轉移群眾2萬余人。太谷、介休、稷山、河津、汾西、大寧、蒲縣……村鎮干部挨家挨戶,勸服群眾,奔走輾轉。
合龍!合軌!爭分奪秒與險情賽跑
汛情告急!
山西境內37條河流發生洪水,河堤決口、鐵路路基被沖垮、公路被阻斷……打通交通生命線,搶險救援工作連夜展開。
10月6日10時許,太原工務段職工陰水泉等人在巡線中發現,洪水正迅猛沖擊著南同蒲鐵路昌源河大橋橋臺尾部路基,路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坍塌。
“不好!”陰水泉一行人飛速上報,請求立即封鎖線路。此刻,遠處一列貨運列車正飛馳而來。危急時刻,陰水泉向列車飛奔而去,拼命地向列車打緊急停車手勢……列車被成功攔停,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雙線軌枕懸空!南同蒲鐵路被迫中斷。
這是10月13日拍攝的南同蒲鐵路昌源河大橋搶險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災情就是命令,一支龐大的鐵路搶險大軍,迅速進入陣地,不分晝夜,趕工搶修。10月14日7時36分,南同蒲鐵路全線恢復雙向通車。
雨,一直下,沖毀了路基,沖毀了堤壩……搶險戰斗,在各處打響。
10月7日,新絳縣橋東村附近汾河北段堤壩發生決口,決口長度近20米。滔滔洪水破口而入,涌向堤壩以北的多個村莊。
火速敲定解決方案、緊急調集挖掘機、施工人員連夜作業……隨著一車車石料投入水中,合龍工作面向前一點點推進,肆虐的洪水才漸漸被攔截下來。
10月8日16時30分許,隨著最后一車石料投入決口處,經過全體搶險人員24小時連續奮戰,堤壩決口合龍!
面對險情日益告急的河堤、村莊,干部包干,黨員包崗,三晉大地上匯聚起抗洪救災的磅礴力量。
出發!支援!風雨中他們送來溫暖
與一過性強降水不同,此次山西水災持續時間長、受災面積大,尤其是農村地區受災嚴重。
大災當前,八方支援,愛心流淌。
“兩位村民無法撤離,請求幫助!”10月6日凌晨,大寧縣藍天救援隊隊員張英林接到求援:昕水鎮麻束溝村民李文錄和智力殘障女兒被困家中。